第一百零九章双雄对决2 (第2/2页)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
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探测通报 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破坏摧毁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战剂包括立克次体、病毒、毒素、衣原体、真菌等。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
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生物战剂的种类很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可以作为生物战剂的致命微生物约有160种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传染能力的来说就为数不算很多。
现代生物战剂按照形态和病理主要分六大类:一、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热病毒等;
二、细菌类,主要有炭疽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这是二战前后使用得最多的生物战剂;
三、立克次氏体类,一种能导致斑疹伤寒、战壕热等流行疾病的特殊病原体;
四、衣原体类,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五、真菌类,主要有球孢子菌、组织孔孢浆菌等;
六、毒素类,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糖毒素等。
过去主要利用飞机投弹,施放带菌昆虫动物。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将主要利用飞机、舰艇携带喷雾装置,在空中、海上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将生物战剂装入炮弹、炸弹、导弹内施放,爆炸后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
其基本特点:致病性强,污染面积大且危害时间长,传染途径多,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且难以防治,受影响因素复杂。
未来生物武器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高技术战争的需求和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武器的研制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