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季汉楚歌 > 第175章 划江而治,孙策服软求和,陈登双策,征召天下名仕

第175章 划江而治,孙策服软求和,陈登双策,征召天下名仕 (第2/2页)

我要这个时候回乡祭祖,还回得了江东吗?

刘备见张昭避忌不谈,打了个哈哈:“是我失礼了。子布先生为公事而来,理当先问公事,再论私事。”

“请子布先生入寨一谈。”

来到寨中。

张昭怕刘备又说回乡祭祖的事,开门见山道:“平南将军有意杀了曹操的侄女,拒婚断义,以示忠君之义。”

“今后平南将军会跟右将军划江而治,和睦共处。”

try{ggauto();} catch(ex){}

刘备惊道:“曹操的侄女,已经到了江东?”

张昭点头:“不仅如此,平南将军的侄女也去了许都。”

刘备蓦然变色:“平南将军大可不必杀人。若杀了曹操的侄女,平南将军的侄女也会被曹操加害。”

“这次南下,我其实也是有苦衷的。曹操怕我引兵助袁绍,故意引我跟平南将军相争。”

“我又跟荆州牧刘表有旧,听闻平南将军夺了沙羡,不得不发兵相助。”

张昭忙道:“平南将军攻沙羡,是为了报父仇,不是真的有意要发兵,”

刘备叹道:“父仇不报,枉为人子。我欣赏平南将军的孝义,故而来吴郡后就一直不愿跟平南将军刀兵相向。”

“即便平南将军引兵来攻,我也只守不攻。就怕跟平南将军杀红了眼,不得不分生死。”

“子布先生,烦你回去告诉平南将军,他的拒婚断义之心我已经知道了,不用再杀曹操的侄女。”

“否则平南将军兄弟之间定会因此滋生嫌隙,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张昭心中顿时起了钦佩之心:“右将军高义。”

聊了公事,刘备又留张昭在宴中,盛情款待了一个时辰,这才将张昭送离。

全程热情无比,让张昭感受不到半点的敌意。

张昭甚至都在想:若当初徐州牧是刘备而不是陶谦,也不用背井离乡的来江东了。

祖籍彭城,谁又真的想奔走他乡?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若世道不乱,张昭也想留在彭城兴旺一族。

送走张昭后,刘备的心情也松了一大截。

“行明伐之策,不为掩袭之计。这次能收吴郡士人心,元龙之计,功不可没。”

刘备由衷称赞。

这次来吴郡用攻心计,皆是出自陈登之谋。

陈登出身下邳世家,对世家的行事风格是很了解的。

对吴郡的世家而言,谁当江东之主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更善待吴郡的世家。

这想法,跟陈珪如出一辙!

故而。

陈登才会定下攻心计,让刘备光明正大的来进攻吴郡,不用隐蔽或欺瞒的奸诈之计,让吴郡的士民不会受战祸而无辜殒命。

在立足江口后,又只守不攻,结交吴郡的名仕。

不跟孙策比谁的兵更精谁的将更勇,就只比谁对吴郡的士民更心诚!

真正的博弈者,要善于将对手拉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用丰富的经验击败对手。

只论兵精将勇,刘备不会比孙策的兵马有优势。

孙策在江东厮杀几年,这兵马的战斗力不会弱。

可要比安抚人心、善待士民,刘备的经验就丰富多了。

就冲着孙策妒忌高岱有人望就将高岱杀了的举动,孙策在“安抚人心、善待士民”上,给刘备提鞋都不配。

或许是家族的重担也担在了身上,陈登比起前几年更显成熟和稳重。

举止之间,也有了褪去浮华返璞归真的凝实感。

“虽然孙策服了软,但孙策对徐州依旧是大患,江淮之间,不得不用重兵布防。”

“对徐州而言,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还得设法除掉孙策,换个不善军争的江东之主。”

“从吴郡的名仕口中得知,陈宫虽然效力于孙策,但地位远在周瑜、张纮和张昭之下。”

“陈宫先助吕布,后投袁术,如今又投孙策,所求的更多是想向曹操报仇雪恨。”

“如今使君跟曹操的矛盾不可调和,陈宫或许可以用为助力。”

刘备点头:“我也有此担心。元龙想让我暗中拉拢陈宫?”

陈登摇头:“若是拉拢陈宫,陈宫或许还会将计就计反制使君。”

“用陈宫为助力,未必就得拉拢,只需利益一致就足够了。”

“使君可派人在江东,大肆宣扬陈宫的名声,提高陈宫在江东的话语权。”

“只要使君针对曹操,陈宫就一定会设法维系徐州和江东的和平。”

“我又听闻昔日主持月旦评的许靖,如今在交州,使君可遣人征召许靖入徐州。”

“许靖天下名仕,朝中很多公卿都曾由许靖举荐,许靖若来徐州,对使君的名声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陈登的两条提议。

一条对江东,一条对徐州,皆是针对刘备当前急需解决的困境。

刘备由衷谢道:“元龙,让你在广陵,委屈你了。我本想调你回州府,奈何广陵重地,非你不能胜任。”

陈登笑道:“使君,你我情谊,何必如此。若无使君,我陈家也未必能在这乱世立足。”

回到寨中。

刘备就召集众将,商议退兵回徐州。

张飞闷闷不乐:“兄长,说好是来打吴郡的。结果来了吴郡又不打,俺还不如守下邳呢。”

“耗费兵力,什么好处都没得到,不爽!不爽!”

对张飞而言,就这么回吴郡,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刘备笑着安抚:“翼德,这次我们不仅尽得江北之地、力挫了孙策的锐气,还助刘表夺回了巴丘和沙羡,且又结交了吴郡士人。”

“怎么叫什么好处没得到呢?”

张飞哼哼:“尽得江北之地、力挫孙策锐气,跟俺没关系;夺回巴丘和沙羡,跟俺没关系;结交吴郡士人也跟俺没关系。”

“事都让吕布和兄长做了,俺来吴郡什么都没做成。”

刘备大笑。

张飞这是在闹小情绪呢。

“这样,回去我送你几坛美酒如何?”刘备笑着安抚。

张飞环眼一亮,又偏过头:“几坛,还不够俺喝一顿的。怎么也得几十坛。”

“好!好!好!给你五十坛,再多要可就不给了。”刘备语气宠溺。

张飞搓着手,凑近刘备嘿笑:“兄长,俺真的不是为了贪酒喝。”

“俺方才只是在想,没有酒就不能替兄长招待贤士了。”

“回了下邳,俺就去招贤馆,定要给兄长招几个贤士。”

众人皆笑。

三日后。

刘备提兵渡江。

依旧留陈登镇守广陵,又令臧霸孙观等人返回琅琊。

由于关羽去了寿春,刘备又将夏侯博、颜虎、文豹、张豺、高狼五将也留在了广陵听陈登调遣。

虽然跟孙策暂时罢兵言和,但谁也不能断定孙策会不会趁着刘备退兵来广陵劫掠。

等回了下邳。

想到身边又只有张飞、赵云、陈到、孙乾、简雍、糜竺几个老人,刘备不由感慨。

“虽然尽得了江北之地,但这身边能用的大将也越来越少了。”

“愁啊!”

这几年,刘备不是没有招募提拔过悍将,只是这些悍将能当军中的中坚当不了大将。

能当大将的,其实很难从军中直接提拔,大部分都是出自豪强世家。

即便是关羽、张飞、赵云、陈到、臧霸,也都是读过书的。

夏侯博五人还是简雍去袁绍处忽悠回来的。

真正的从小兵就混成大将的或许有,刘备尚未遇到过。

简雍自外而来,得知刘备的心思,笑道:“玄德可还记得东莱太史慈?”

刘备点头:“当然记得。”

“子义弓马娴熟,文武兼备,又重情重义,是个难得的大将之才。”

“只可惜,刘正礼死后,子义感念孙策为刘正礼发丧,就投了孙策。”

“哎。”

“以子义的性情,除非孙策负他,否则不会离开江东了。”

简雍笑道:“我得到了消息,子义如今在彭城。”

刘备惊道:“子义怎么会去彭城?”

简雍将探得的消息告诉刘备,道:“原本子义是要去东莱尽孝的。”

“长公子先将子义骗去了彭城,又在回彭城的途中提前派遣快马去了东莱,将子义的老母妻儿都接到了彭城。”

“算算时间,子义的老母妻儿应该也快到彭城了。”

“玄德若要抢人,现在去彭城还来得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