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读小说网www.99duxiaoshuo.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九读小说网 > 季汉楚歌 > 第194章 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孙权要挨揍

第194章 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孙权要挨揍 (第2/2页)

“襄阳大族,有不少人都心向许都,曹操若许以高官厚禄,他们就会偏向曹操。”

“我想一口吞下整个荆州和江东,并不现实。”

“曹操想分肉,我也不能只给他喝汤。”

“原本我还在想如何让刘表感受到危机,现在有曹操配合,刘表在襄阳也得坐立不安了。”

“曹操这口肉想吃多少,还得问问贾文和。”

刘标提笔写信,遣人送往贾诩营中。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直接:江夏南郡归我,襄阳南阳归你。

贾诩的回信也很简单直接:和气生财。

看到贾诩的回信,刘标更乐,又派人给贾诩送御寒衣物美食之类,贾诩也照单全收。

全然没有顾及刘标如今是敌对阵营。

不仅如此,贾诩还派人给刘标送鱼。

真,来颖水捕鱼来了!

相对于颖水这边“雷声大雨点小”的对峙,江夏的战事就猛烈多了!

孙权带着两万水陆步骑,誓要拿下江夏。

这前期倒也让孙权赢了一场,舟船对决,黄祖一败涂地。

夏口水寨被孙权抢夺,黄祖不得不退守偃月城。

这让孙权意气风发!

“昔日兄长三日破沙羡,如今我一日破夏口,江东之主,舍我其谁?”孙权望着眼前的偃月城,自信满满。

夏口水寨初建?

黄祖新练之兵?

舟船配置不齐?

兵少以寡敌众?

在孙权看来,这都不足以成为黄祖兵败的借口!

一日破夏口,就是比孙策三日破沙羡强!

孙权左右,程普、黄盖、韩当、徐琨、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凌操、徐盛、潘璋等虎将聚集。

这些都是孙策给孙权留下的亲信虎将。

“偃月城只是一座新建的城池,虽然刘表从襄阳派了兵,但守城的只是寂寂无名的文聘和霍峻。”

“谁愿替孤,攻下偃月城?”

孙权如今继承了吴侯,这自称上自然也开始称孤道寡了。

击败黄祖且拿下夏口水寨,众将士气都很旺盛。

荆州名将黄祖都败了,文聘一个寂寂无名的又有何用?

董袭和凌操出列请命:“愿为吴侯破城!”

孙权大笑:“孤有悍将,何愁不能攻破此城。孤亲自擂鼓,以壮声威!”

在安抚人心上,孙权的本事还是不错的。

这一声“亲自擂鼓”,让董袭和凌操激动不已。

擂鼓声起。

吴军士气大振。

董袭和凌操各带部曲猛士,披甲攻城。

城头。

文聘仗剑立于正中。

左边是霍峻,右边是诸葛亮,诸葛亮身后又立着刘辟、魏延、傅肜、刘邕、邓芝、宗预。

“诸葛军师,城头危险,你且助我去城内安抚士民。”文聘对诸葛亮倒也尊敬。

虽然诸葛亮只是个行军军师,但在荆州的背景大得吓人,不是文聘能比的。

文聘也不敢真的只将诸葛亮当行军军师来使唤。

诸葛亮点头:“魏延、傅肜、邓芝和宗预四人,虽然未曾入伍,但都是骁勇之士。”

“我留四人助文将军守城。”

魏延、傅肜、邓芝和宗预,闻言皆是兴奋。

跟着诸葛亮来江夏,不就是为了杀敌立功吗?

“愿听文将军调遣!”

四道不同的声音,异口同声,又都声色洪亮。

文聘其实早就有这想法了。

单看魏延四人那魁梧的身形和强健的体魄,就知道四人不凡。

不是人人都有魁梧的身形和强健的体魄的。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尤其是在饥荒年,这句话更贴近现实。

给吃的就可以招募饥民为兵,可要募将就难以从饥民中挑选了。

在来偃月城的途中,文聘就有意无意的有招揽之意。

只是魏延等人都以诸葛亮为尊,诸葛亮不开口,文聘的招揽没任何反馈。

留下魏延四人,诸葛亮带着刘辟和刘邕下城楼抚民。

相对于魏延四人,刘辟和刘邕的悍勇较为平庸。

优点则是:刘辟曾是黄巾渠帅,对管理千人万人和安抚人心有经验;刘邕读过书,更能明事理。

偃月城的民众,少部分建城后从其他城乡迁徙来的,大部分是招募的流民。

由于时间太短,这些民众对偃月城归属感不强。

再加上黄祖兵败入偃月城,又引起了民众的恐慌。

想要安抚,也不是容易的事。

诸葛亮虽然在襄阳士人圈的名声不小,但在偃月城的民众脑海中却是没什么印象。

普通的百姓,又怎么会去关注卧龙是谁?

卧龙能给吃的吗?

显然不能!

在跟部分民众交流后,诸葛亮祭出了最强一招:请义兄!

在诸葛亮的刻意安排下,城内传闻四起。

“听说了吗?新来的行军军师诸葛亮,是稷子的义弟。”

“稷子?稷子是谁?”

“稷子你都不知道?那可是伏波将军、寿春侯,人称神农传人,据说经过稷子指点的田地,亩产最高能三石!”

“三石?你这是在胡乱吹嘘吧?”

“吹嘘?稷子需要吹嘘吗?要不是我不幸流落到江夏被黄祖强行抓来,我又岂会在这偃月城愁吃喝?”

“他说的没错!稷子虽然是将军又封了侯,但最爱种地。我是前年从庐江逃难来的,前些时日我在庐江的舅舅托人来信,说今年丰收,亩产三石!”

“可诸葛军师又不是稷子,也不能让我们亩产三石啊。”

“你傻啊!诸葛军师在偃月城,稷子又岂能袖手旁观?他们可是结义兄弟,立誓同生共死的。”

“跟他说这些他也听不懂,走走走,我们去助诸葛军师守城,混个脸熟,万一今后诸葛军师肯举荐我们去徐州,就不愁吃穿了。”

“......”

类似的言论,在城内四起。

刘辟还好,在汝南的时候就听闻过刘标的名望,知道刘标的稷子名声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有多大。

刘邕则是瞠目结舌。

本来就对诸葛亮刻意散布的消息感到疑惑,见城内民众逐渐少了惊惶后更疑惑了。

“不懂了吧?”刘辟拍了拍刘邕的肩膀:“虽然都姓刘,但稷子的器量就如那皓月之光、巍峨泰山。”

“你也别气馁,你我都姓刘,祖上也是有些姓氏渊源的,只要好好干,今后定能受到重用。”

刘邕有些愣:“可稷子不是荆州人。”

刘辟扫了一眼左右:“稷子也不是徐州人,他是幽州人。”

“你怎么能有地域成见?你最好打消这个想法,稷子最恨自诩优越就地域成见的人。”

谈论间。

诸葛亮招呼道:“别愣着了,将青壮都组织起来,搬运石木去城头。”

民众安抚了,这青壮就容易组织了。

守城不仅仅要靠悍将猛卒,还得靠城内士民协助。

刘辟和刘邕不再闲谈,连忙按诸葛亮的安排去组织青壮、

城内一角。

甘宁正生着闷气。

刘标让黄猗派人送来的书信,将甘宁气得不轻,还被黄祖嘲讽了。

在夏口的时候,甘宁也直接摆烂。

面对凌操的轻舟冲阵,甘宁都只是简单的抵挡了一阵,然后就跟着黄祖一起溃逃来到偃月城。

听到城内在疯传“稷子的义弟诸葛亮”,甘宁心中更是窝火。

“刘标小儿,徒有虚名,诸葛亮也是个废物,抚民都得冒用刘标小儿的名头。”

“没想到我甘宁竟然会瞎了眼,竟以为遇到了知己。”

甘宁语气恼恨。

听得一旁的苏飞暗暗摇头。

甘宁骁勇没得说,就是这脾气很暴躁,暴脾气一上头,就听不进人话。

“兴霸,或许你会错了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