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哲学社会科学6 (第2/2页)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和变化的内在机制,为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四、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1. 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结果。这种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
2. 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推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唯物史观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认为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是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统一为理解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视角,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物质的哲学范畴
1. 物质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定义强调了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2.物质范畴的意义
物质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的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等同于微观结构,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则将物质的共同特性概括为客观实在性。这种对物质的理解的深化,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通过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确立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强调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完成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一体系不仅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也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对物质范畴的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