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梁山新篇:四海靖平志 (第2/2页)
为了促进全国的文化融合,让各民族心灵相通,贾宝玉在汴梁城精心筹备举办了一场盛大空前的文化交流大会。消息传出,各地的文人墨客、民间艺人、普通百姓都心潮澎湃,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大会之上,精彩纷呈,有来自大金的热情奔放歌舞表演,舞者们身着艳丽服饰,舞姿婀娜,节奏明快;有大辽的惊险刺激摔跤比赛,选手们肌肉隆起,扭打在一起,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扣人心弦;还有中原地区的高雅诗词朗诵、韵味十足戏曲表演等。大家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学习,彼此的眼神中不再有陌生与隔阂,只有欣赏与友谊,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史湘云在会宁府也同样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播事业,她深知文化的力量,在当地四处开办了学堂,学堂里,孩子们端坐整齐,眼神中充满好奇与学望,跟着先生读书写字,学习儒家经典。有个叫完颜洪烈的小男孩,尤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他对史湘云满是崇敬,眨着大眼睛说:“史姐姐,我以后要去中原,看看那里的繁华景象。”史湘云微笑着摸摸他的头,鼓励道:“好呀,只要你努力学习,以后一定有机会去。”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中原文化的种子在大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而梁山军这边,更是气势磅礴,分路出征,志在四海靖平。林冲亲率大军,军旗猎烈,兵分七路,剑指天下,只为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鲁智深,性如烈火,心怀正义,仿若金刚怒目。他率部奔赴西夏,踏入那片黄沙漫天、烈日炙烤的不毛之地。狂风呼啸,沙砾肆虐,似要将一切吞噬,却丝毫未能动摇他钢铁般的意志。只见他禅杖一挥,仿若开天辟地,鬼神惊颤。远远望见敌军营帐,鲁智深怒目圆睁,高呼佛号,雄浑之声响彻旷野,麾下将士们听得热血沸腾,士气大振,如猛虎扑食般直捣黄龙,杀得西夏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终俘虏西夏国主。自此,西夏并入中原版图,百姓迎来曙光。
武松,打虎威名早已传遍四海,他率劲旅挺进回鹘。草原广袤无垠,绿意蔓延至天际,他双刀舞动,寒光闪烁,恰似一道黑色的闪电穿梭其中。途中遭遇回鹘叛部,武松毫无惧色,身形矫健如猎豹,双刀如蛟龙出海,左劈右砍,杀得对方丢盔弃甲,鬼哭狼嚎,俘虏回鹘国左主。回鹘之地自此重归安宁,纳入中原治下。
花荣,箭术超群,人称“小李广”。他领军踏入吐蕃,迎着高原凛冽的寒风,面色冷峻如霜。吐蕃军依仗地势险要,山峦起伏,妄图负隅顽抗。花荣却镇定自若,不慌不忙,控弦搭箭,百步穿杨。敌军主将尚未近前,便被一箭穿心,应弦而倒。梁山军趁势掩杀,杀得吐蕃兵马乱作一团,哭爹喊娘,俘虏吐蕃国主,吐蕃大地自此换新天,成为中原的一部分。
关胜,义勇武安王后裔,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奔赴大理国境。瘴气弥漫之地,行军艰难险阻重重,但关胜沉着指挥,营帐中运筹帷幄,战场上刀劈敌寇,所过之处,敌军首级滚滚落地。在他的带领下,宋军一路过关斩将,驱散贼寇,俘虏大理国主,令大理周边重归太平,百姓箪食壶浆,迎接王师。大理的山水之间,再次回荡起安宁的欢声笑语。
卢俊义,棍棒天下无双,仪表堂堂,受命率军远赴高丽。战船破浪前行,帆影蔽日,大军登陆后,他一马当先,棍棒虎虎生风,以雷霆之势扫平高丽贼寇骚乱。高丽贼寇起初小瞧这支宋军,妄图凭借熟悉地形负隅顽抗。卢俊义却不给他们机会,战术安排得当,步步紧逼。麾下将士受其鼓舞,奋勇向前,杀得高丽贼寇哭爹喊娘,死伤惨重,俘虏高丽国主。经此一役,高丽归入中原,两地百姓携手共创未来。
李逵,性莽撞却忠勇无比。手持双斧,吼若雷霆,率军直扑越南国。踏入那湿热茂密的丛林,蛇蚁蚊虫扰人不休,可李逵浑然不惧。丛林密处,只要见敌影便如猛虎扑食,双眼通红,仿若癫狂。那股子拼命劲头,吓得敌军节节败退。他不顾自身安危,冲锋在前,杀的越南猴子丢盔弃甲,俘虏越南国主, 自此越南国并入中原,百姓摆脱战乱,憧憬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