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孝子大破飞刀阵 唐王路遇旧仇星 (第2/2页)
尉迟恭也察觉到军师的举动有些古怪,便说:“臣今日身体不适,改日再保驾,望我主恕罪。” 程咬金见状,说道:“你们都不去,那臣愿随驾前去。” 徐茂功立刻喝道:“你这个呆子匹夫,今日不宜出行,我们都不去,谁要你多嘴?” 程咬金无奈地说:“那好吧,臣也不去了。”
朝廷感到十分奇怪,问道:“徐先生,你不肯去也就罢了,为何连别人都不让随朕去?寡人今日一时兴起,想要出去打猎,为何偏偏没人愿意保朕驾前往?到底是何缘故,请先生讲个明白。”
徐茂功回答道:“陛下有所不知,今日若到城外打猎,将会遇见应梦贤臣薛仁贵。” 朝廷听了,十分高兴,说道:“寡人还以为出去会遇到什么灾祸,所以你们都不肯随朕去。若说能遇见应梦贤臣,那可是一件大喜事啊,寡人巴不得能见到他,只是一直难以如愿。若今日打猎能遇见此人,那真是寡人的万幸了。快降旨备马,待朕独自前去。”
徐茂功连忙劝阻道:“这应梦贤臣福分未到,此时还不宜早见陛下,他还有三年福薄。望陛下不必去见他,过了三年,班师回朝时再相见也不迟。” 朝廷疑惑地问:“难道他早见朕三年,还会折寿不成?” 军师说:“他寿倒是不会折,只是恐怕会有三年牢狱之灾。”
朝廷说:“哎呀,先生真是糊涂了。这牢狱之灾,只有寡人能作主,谁敢把他关进牢里?如今朕一心想见他,绝对不会把他下狱的。” 徐茂功说:“既然如此,陛下金口玉言已经说了,日后薛仁贵若有什么违法乱纪之事,陛下都要赦免他。” 朝廷说:“那是自然,朕定会赦免他。” 徐茂功说:“既然陛下这么说了,那陛下就出城去打猎吧。”
贞观天子精心装扮完毕,骑上心爱的骏马,既未携带文臣,也未带领武将,仅率领三千铁甲兵和八百御林兵,从东城出发,径直朝着高山险路、荒郊野外的方向行进。离开越虎城大约四五里地后,来到一处空旷开阔的地方,朝廷降下旨意,在此摆下围场。
御林兵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手持宝剑追逐老虎,有的举起大刀砍杀野鹿,有的放出猎鹰捕捉野兔,有的搭箭射向大熊,众人在围场中策马奔腾,尽情享受打猎的乐趣。朝廷见此情景,龙心大悦,便驾驭着坐骑,来到左边的树林前。
就在这时,一只白兔突然从马头前窜过。天子见状,连忙拉弓搭箭,“嗖” 的一声,利箭射出,正中兔子的左腿。然而,这只兔子十分怪异,中箭后并未倒下,反而带着天子的金披御箭,朝着大路飞奔而去。天子心中暗自思忖:“朕的御箭怎能被这兔子带走?必须追上去把箭取回。” 于是,天子不舍得丢弃这枝金披御箭,狠狠地给马加上三鞭,“豁喇喇喇” 地紧紧跟随白兔追了下去。
天子单人独骑追了二三里路,却始终未能追上兔子。他无奈地扣住马缰,打算放弃追赶。可奇怪的是,那兔子见朝廷不再追赶,竟然也停了下来。天子见状,又拍马追赶,兔子立刻撒开四蹄,继续向前逃窜。只要朝廷停下,兔子也停下;朝廷追赶,兔子便飞奔。就这样,不知不觉追出了二三十里路,那兔子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朝廷此时已累得气喘吁吁,他调转马头准备返回,却发现眼前有三条大路。天子心中暗自叫苦:“朕方才一心只顾追赶这只白兔,竟没留意来时的路。如今三条大路摆在眼前,朕该走哪条路回去呢?” 正在马上犹豫不决之时,只见左边有一人骑马走来。此人头戴头盔,身披铠甲,因把头伏在判官头上,看不清面貌。
天子心中暗自猜测:“此人看起来不像是番邦将领,想必是我大唐的程咬金王兄,他向来有些呆头呆脑,所以才伏在判官头上。待朕叫他一声。” 于是,天子高声喊道:“程王兄,休要如此嬉戏,抬起头来,寡人在此。” 天子连声呼喊,惊动了马上的这位将军。此人耳边听到 “寡人” 二字,抬起头来。这一看,可不得了!只见此人头上的两道雉尾高高竖起,露出一张铜青色的脸,竟然是盖苏文!
原来,盖苏文因飞刀被哭丧棒打毁,心中郁闷不已,正打算前往朱皮山炼制飞刀。他心想此地肯定不会有唐将来往,所以才伏在判官头上,两条雉尾倒拖在地上,难怪唐王认不出来,还以为是自己人,才叫了这几声。
盖苏文见唐天子单人独骑,没有任何人保驾,心中顿时大喜,大声喝道:“哼!马上的可是唐童?这可是送上门的买卖,可怪不得我。快快割下你的头颅来!” 说着,他举起手中的赤铜刀,催动战马,朝着唐天子追了过来。
朝廷见状,吓得魂飞魄散,惊呼道:“哎呀,不好了!朕命休矣!” 连忙调转马头,挥鞭狂奔。盖苏文哈哈大笑道:“你往哪里逃?这分明是上天要灭唐邦,让我主洪福齐天,所以才鬼使神差地让你一个人出现在这里。要不然,你身为天邦一国之主,出来怎么会没有一个兵卒跟随?这分明是唐邦气数已尽,还不快快献上你的头颅!你还想逃得性命,就算你能走上火焰摩天,脚下生云,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朝廷拼命地逃跑,盖苏文在后面紧紧追赶,朝廷跑得快,他就追得快;朝廷跑得慢,他就追得慢。这一追,就是三十里路,盖苏文始终不肯放松。朝廷心慌意乱,心想:“徐茂功真该死!你方才说‘出去打猎要遇见盖苏文受灾殃’,要是你这么说,朕就不来了。偏偏说什么要遇应梦贤臣,引得寡人出来送命。”
二人一路追逐,来到了一处山凹。朝廷往前一看,只见眼前白茫茫一片,竟是浩瀚的大海,天空与海水相连,水天相接,两旁又被高山阻隔,后面还有人追赶,此时的朝廷已无处可逃,只能听天由命。盖苏文见状,冷冷地笑道:“此地乃是东海,又有高山阻隔,无路可通。如今你是自刎,把首级献给我,还是要本帅亲自动手?”
朝廷心如刀割,回头见盖苏文已经快要追到身边,心中一急,加了一鞭,朝着海滩冲去。谁料海滩全是松软的泥沙,根本承受不住一人一马的重量。马的四蹄陷入沙滩,动弹不得。朝廷无奈,只得再次哀求道:“盖王兄,饶朕一命,朕情愿领兵退回长安。”
盖苏文追到海滩边,举起赤铜刀想要砍杀朝廷,却发现距离太远,砍不着。他本想纵马下滩,又担心自己的马也会陷入沙中,进退两难,反而不妙。他心中一转,暗自思忖:“我不如今日逼他写下降表,然后用箭射死他,岂不妙哉!”
心中主意已定,盖苏文大声喊道:“唐童,你的性命危在旦夕,还不赶快自刎,把首级交出来。本帅的刀柄虽短,砍不着你,但狼牙箭却能射死你。你的性命如今就在我手中,休想再活下去,快快割下你的头颅!” 朝廷哀求道:“盖王兄,朕与你并无仇怨,不过是想要朕的江山,为何要屡屡逼朕性命?盖王兄若肯放朕一条生路,朕情愿将江山平分给你。”
盖苏文冷笑道:“谁要你一半天下,这是上天顺应我邦。本帅取你性命,是为了立下头功;要你江山,是为了保我主南面称尊。本帅看你如此苦苦哀求,想要活命也不难,快写一道降表给我,我就饶你一命。” 朝廷问道:“不知这降表该如何写法?”
盖苏文说道:“好你个狡猾的唐童,你在中原身为一国之主,难道连降表都不会写?本帅也不要你写得多么长篇大论,只需你写张劝降书给我,我拿到越虎城中,让你们那班老少将官、爵主以及三军人等投降我邦,以此来换你这条性命。” 朝廷又说:“但是这里没有纸,叫朕写在何处?” 盖苏文说:“要纸做什么?你身上的黄绫跨马衣,割下一块衣衿,写在黄绫上,这样你们的大臣才会信服。” 朝廷接着说:“盖王兄,黄绫虽有,可没有笔,难以书写。” 盖苏文大声喝道:“唐童,若用笔写,难以作为凭证。你把小指嚼碎,用鲜血书写一道血表,交给我!”
正是:唐王祸遇青龙将,性命如何逃得来。
不知唐王到底肯不肯写降表,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