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女眷返京 (第2/2页)
李元吉点头表示赞同。
------
观音婢、李元吉两人谈完条件之后,丁记坎、李元吉开始进行比试。
两人接下来又比了三场。
第一场,丁记坎故技重演,又将李元吉手中木棍夺走。
第二场,丁记坎只用一招,直接将李元吉手中木棍震飞,震得李元吉右臂发麻,虎口隐隐作疼。
第三场,李元吉右手已无法持木棍,用左手持木棍来战,丁记坎仍是轻而易举将他手中木棍震飞。
------
三场比下来,李元吉在丁记坎手下,总共没有走过五招,此时他才知道自己的武艺和高手还差得太远。
丁记坎怕李元吉面子上不好看,反而夸赞他道,“四郎君这么小年纪,也是身手非凡,我如你这般大时,根本没法和四郎君相比,四郎君年龄还小,最重要的是要多练一下力气。”
接着丁记坎给他讲解“石锁功”的练法,李元吉以前见过李世民练“石锁功”,他自己也知道练法,只是没有李世民刻苦,现在经丁记坎指点,才认识到练习“石锁功”的好处。从此以后,他开始勤练“石锁功”,力气大长,后来果然成为一名所向无敌的猛将。
------
畏惧强者,是人的天性。
只所以有人桀骜不驯,要不是没有强者压制,要不就是有人宠惯骄纵。
再桀骜不驯之人,被关入狱中,都不得不向狱卒低头。
李元吉也不是不服管教,而是因为没有管教之人。
有了观音婢这位强者压制,李元吉总算有了些收敛,在观音婢离开晋阳之前,李元吉基本上还算本分。
有了观音婢的协助,暂时帮温大有、唐宪解决了难处,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两人都能够安心处理太原郡的军务、政务。
------
处理完李元吉的棘手事,前方已经传来了李渊率军攻下霍邑城的消息。
因为晋阳与前方相距几百里,到后来达到上千里,前方的战况即使是快马传驿,传到晋阳也要几日。
观音婢和留在晋阳的女眷们,每日都在盼望着前线传来的好消息。见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后来又基本上不战而平定关中,观音婢每次见到捷报都压抑不住的激动。
-----
七月,大军开始南下。
八月,大军西渡黄河。
九月,基本平定关中三辅。
十月,二十万大军围困长安。
十一月,攻克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大隋皇帝。李渊被封为唐王,李世民被封为秦公。
------
捷报一个接一个传回晋阳,观音婢心中既高兴,也满是焦虑。
李渊所率大军推进的速度太过神速,虽然暂时没有称帝,但终究会经不住下属官员的不断劝进,自立为帝是早晚之事。
一旦称帝,便面对册立太子的事情。观音婢担心在立太子这件事上,李世民会把持不住,与李渊、李建成起了争执。如果李世民此时与李建成产生矛盾,以后将再难修复,将来能当上皇帝还罢,如果当不上皇帝将死无葬身之地。
由于心中满是担忧,观音婢急于回到长安去见李世民,想和李世民商议一下今后的打算。
------
年前的时候,关中还未完全平定,前方仍忙于战事,观音婢、郑观音,李渊的侍妾莫丽芳,还有出征将佐的家眷都在太原。没有李渊的手令,家眷们也不敢独自到长安。
观音婢心中虽然焦急,也只有耐心等待,等待李渊发出护送家眷赴长安的手令。
------
在等待中过了义宁二年一月、二月。
到了三月,从长安传来了消息,隋帝杨侑任命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都督十五郡诸军事,听以便宜从事。
李渊任温大有为中书侍郎,命其护送唐王和众将佐家眷赴长安,观音婢、郑观音,李渊的侍妾莫丽芳都一同返京。
------
观音婢等人回长安的路线,正好是李渊率大军经过的地方。
出晋阳一路向南走西河、介休、灵石、霍邑、临汾到绛州,然后从绛州向西,走龙门,在汾阴渡过黄河。渡河以后,经韩城、合阳、冯翊、渭南到达长安。
一路走来,民生还算安定,但经过多年盗贼为祸,又新为战乱所扰,处处是百业凋敝。
------
按照李渊的交代,观音婢等人在经过冯翊时,还要顺路接上李渊的侍妾万氏和他们的二女儿。
李渊的侍妾万氏,在唐国公府是一个禁忌,府中的老人怕犯了忌讳,府中的新人不清楚情况,观音婢嫁到唐国公府多年,基本上没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