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纵横捭阖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明末岁月之再起波澜!
冬寒无比,衣宽被厚。
这轮浅薄的阳光,好似无温度的照下,只为冻气笼罩的北京染上斑驳淡黄。
是冬的残忍,终结了晚秋美貌景致,触痛无言,产生了悲落的感慨,好似一份残留的伤,清晰可见。
改朝换代,明朝一位弱体文官眼中现在的皇宫,那些被雾气半露半显的面孔,消失在冷气沉浮的路上,一切都很零碎。
不过,他现在已改发型,身换满清官服,已为清廷官员。
那是一位老者,望一望难得的阳光,那一刹那间,那位高官在年迈的岁月里好似天荒地老。
这是一位汉官,他将要进入宫殿,经过多次努力,第一次面见满清皇帝,内心多多少少充满担忧与恐惧。
“宣,张炳勋进见。”
太监一声尖吼,身影倒也真有几分泄气,他一张嘴说话,屋顶的燕群疯狂展翅齐飞,好似一团乌黑的墨云快速游走皇城之间。
这是祸福预兆?还是只是偶然巧遇?谁也不好说。
一入宫门深似海。
张炳勋不得不单足跪地,身旁自己的模样被人狠瞧,唯一的选择,低头轻言:“微臣张炳勋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顺治皇帝人生的‘每一步’,感觉都活在别人驱动之下,有主见的自己,在爱管‘闲事’之人之下,顺治皇帝感觉到,自己非常反感这些‘无规矩’的大臣大将们。
所以,顺治皇帝想着要在文武百官面前走一条‘权威’之路,绝不容多尔衮势利生根发芽。
“咳咳咳。”
顺治皇帝故假咳几声,让文武大臣们的神思与眼色不那么微微矜持。
说话说,战乱岁月,粮食胜过黄金,战乱的日子,能够填饱肚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顺治皇帝:“来人啦!为张大人赐座。”
这份意外,几乎让满朝文武百官一片宣喧哗。
“凭什么?”
两名侍卫搬来一张精湛的木椅,这份‘特殊’的殊荣从何而来?待静观其变。
其实……
张炳勋在奏折中的意见与顺治皇帝的顾虑一致。
明朝文武百官脸色巨变,犹如北京的沉冻,那股阴森森的寒气硬逼人。
张炳勋:“皇上!微臣不敢居功,这……,微臣不敢。”
顺治皇帝却冷静出奇,镇定言道:“朕看过你的奏折,我非常同意先保住我华夏领土,绝不让外国侵占,自今年进入秋以来,战线又不断拉长,而长期以来无暇顾及边关将士,而蒙古边关如今他们已断粮多日,当务之急应该马上派人为我边关将士送粮,可北京至蒙古,路途遥远不说,一路灾民以及反贼让朕寝食难安……。”
“皇上,他张炳勋何德何能?居然能在大殿之上能受如此大礼,想我大清人才辈出,比他能干之人都有大有人在,请皇上三思。”
“赐座。”
话一落,皇帝一意孤行,让满朝文武百官议论纷纷,一片嘀咕声带着怀恨的气愤,真想视而不见。
冷目,如同带着悲歌诗意,谁又在思绪谁的思绪?
让指尖跳动的逆行,不曾想,日益梦长,美梦也会让人居多担忧。
顺治皇帝:“只要谁人能让粮食准时、安全送达边关将士的手中,谁就可坐这个位置,若有人想顶替张大人,他便可坐这个位置。”
皇帝话落,喧哗声立即停止,毕竟,在这马蹄声纵横的岁月,长途送粮并不是什么好差事,搞不好被人抢粮不说,还会不甚丢了小命,这可是祸连九族的大事。
顺治皇帝:“怎么?大家都不出声,想必是没人要坐这个位置了吧?”
这让满朝文武百官安静了好一会。
张炳勋礼说:“皇上!微臣有一事相求。”
“请坐下说吧!”
张炳勋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坐下,言道:“皇上,由于现在战争仍在继续,加上此时反贼居多,不宜开比武大会,我想推举一人同我一起前去蒙古便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