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谁若是敢抢朕的小男人,必戮!(万字大章求月票) (第1/2页)
九九读小说网 www.99duxiaoshuo.com,最快更新女帝我不想努力了!
翌日清晨,卯时将过。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宫廷钟声响起,预示着这场大秦朝廷惯例的小朝会即将开始。
这是十二月二十五的日子,朝臣们‘公休日’的倒数第二天。
在经历过今日的这场小朝会过后,便会到达朝臣们停笔来庆贺迎年节的年终大朝会。
用现代社会的语言来表达,那便是大秦帝国版本的年终总结会。
所以,今日的小朝会其实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
最多也就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两个政党,在朝堂上提前针对明天大朝会上的嘴仗,做一下可能会吵赢的准备。
反正世家门阀已经冇了,最大的掌权者就是当今陛下。
大方向的政治格局已定,女帝秦清寒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下场去操作,只能在上方做一个安静的幕后筹谋者。
毕竟这次的变法,说白了就是大秦朝廷的内战。
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大臣们,都是覆灭世家门阀的功臣。
倘若女帝秦清寒以大秦君主的身份下场,必然会引起‘迫害’功臣的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发展到引起骂名的程度。
故而这场可以称之为大秦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浩大的‘革命’,只有让下面的朝臣们来实际操作的可能。
尽管谁都知道改革后的大秦帝国会变得更好。
可人性这个东西嘛...
嗯,没法多说的。
如果能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将大秦帝国的弊政消除,想必没有多少大臣会跳出来反对,甚至还会举双手双脚支持。
只是,世上从来就没有两全其美之事,改革便要将保守派的利益分给劳苦大众,这本是她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那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标语,在顾长歌生活过的现代社会都没办法做到。
更别提,这是一个类似于华夏古代社会的大秦帝国了。
人人为我,这个可以有,我为人人,这个真没有!
但至少,今天的小朝会是不会有什么太多矛盾激发的。
谁都想过个好年节,明日的大朝会上的两派嘴仗,也更像是程序化的‘表演’仪式。
在这种年关将至的时候,谁会闲的没事儿去找这个让自己恼火的霉头?
所以,两派朝臣们站在宫道与大殿内时,面对对方官员们的表情,几乎都出奇的一致。
放松一点啦,靓仔!
不过,在绝大多数的朝臣们都怀着今日小朝会必然会很正常且轻松的认知中时,女帝秦清寒走进正乾殿的模样,却让众臣们都吓了一跳。
只见挂着两个黑眼圈、双目略微无神的秦清寒缓步走来。
虽是身着正式的凤袍,憔悴的状态也没有影响多少风华绝代的女帝威仪。
可这样的当今陛下,大家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保守派的大臣们敢对天发誓,她们最近绝对没有做什么让陛下心神憔悴的事情,无非就是这些天的小朝会上活跃了一些。
但那都是打嘴仗啊!
当今陛下也都是端坐在凤椅之上,面无表情的看看热闹。
顶多在陛下回宫后,暗暗恼火她们依旧阻挠新政的落实。
可再怎么说,不至于会变成这种几天都没睡好觉、精神萎靡不振的疲惫模样吧?
莫非陛下在没能册立大秦帝后之前,萎...萎了?
毕竟秦清寒此时的状态,实在是太像她们这些大臣们在家与爱郎们进行交换体液的‘恋爱小游戏’后,灰常‘不小心’纵欲过度的样子了!
这般心神憔悴、身心俱疲的模样...
以及那种‘一滴都挤不出来’的无力感,绝对是装不出来的!
一时间,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大臣们内心中,竟是十分默契的同时涌上了一个相同的念头——旁敲侧击的询问一下陛下的身体!
于是,秦清寒刚坐上熟悉的凤椅,便迎来了大批朝臣们的‘深切关心’。
甚至就连顾紫真、柳传君与秦如柏,都忍不住面色古怪的婉转提醒了一下不久后的及冠大礼。
言下之意,便是:‘陛下,君主的成人礼过后,就该到了册立大秦帝后的时候了’。
在秦清寒看到朝臣们莫名其妙的统一战线后,洁白的额头上不禁挂上了几团黑线。
她又不是傻,自然看得出来是大臣们误会了。
只是,秦清寒又没法解释太多。
因为昨夜之事,还真是有那么一丢丢的复杂。
在场的朝臣们猜对了,但只猜对了一点点。
昨夜的寝殿之中,秦清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心中浮现起各种阅读过后的观后感。
但同时,那本《东厢记》的作者在描写张生与崔莺莺私自结合的段落中。
那种描绘出来的美好意境,以及渲染出来的旖旎气氛,偏偏还如同画面一般的呈现在她的脑海里。
在这个描写结合都是十分直接的年代,那本《东厢记》作者所用的略显遮掩、更增添情趣的描写手法,实属时代的新颖与创新。
这让秦清寒情不自禁的代入到了那个难忘的情景中去,将其中的男女主角,换成了她与顾长歌的互诉衷肠。
通俗点儿说,就是看小说的‘后遗症’——深夜yy。
所以,在那样寂静的夜晚,单身女子的美好的幻想,完美结合了求而不得的幽怨。
秦清寒对此严谨且认真的认为,除了付诸行动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于是...
咳咳!
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这是秦清寒第一次做这种事情。
可给她带来的感觉,却像是获得了一把开启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
稍显青涩与生疏的手法下,是一个年轻女子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强行忍耐住的喘息,更是一阶通往熟练的阶梯。
不知这种文艺的表达方式,是否能让人稍微有些心理安慰。
但秦清寒反正是有心理安慰了,并且还顺势消除了心底的那一点负罪感。
所以,几天积累下来的疲惫,加上发泄带来的适当愉悦,让她今日变得稍显憔悴。
君臣之间的小误会,由此开始展开。
原本因改革派与保守派针锋相对而暂时压下的‘催婚’计划,再次浮现在了众臣们的心中。
在朝臣们看来,为了当今陛下的身体健康,以及大秦帝国未来的国本安宁,变法过后的帝后选拔大会,实在是不能拖延了。
若是再这么拖延下去,天知道当今陛下会不会发生那种不忍言之事,从而失去了那种不可说的能力。
那样的话,大秦帝国必会陷入皇室无后的乱局之中。
这对于具有强烈帝国归属感的众臣们而言,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上层不乱,下面人怎么内战都好。
只要别拆了大秦的根基,有些事情就都还能在勉强接受的范围内,万事都可以商量。
可如果连最重要的根基都冇了...
那大家还争个什么权,夺个什么利?
故而在误会与认知的加持下,某种不可言说的默契,逐渐在众臣们心中建立起来。
再过不久,当今陛下就要进行君主的成人大典了。
弱冠之龄,夫妻之事。
到了这个阶段,大秦帝后的册立与否,已经不是女帝秦清寒一个人说了算了。
未及冠前,君主推辞,群臣无力。
及正冠后,君主家事,上升国事。
国事便是大事,大事便是臣事。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大秦凤嗣必须要尽快诞下。
或者说,尽快册立一个让朝臣们对其抱有期待的大秦帝后。
总之,拖是不能再拖了。
正乾殿之上,凤阁阁老们飞快的交换了一下眼神。
然后,大家很是默契的装作一副无事的模样,十分自然的揭过了‘问候陛下身体健康’的一页,开始今日小朝会上的各项事宜。
这场朝会中间,还出现了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小插曲。
原因是鸿胪寺主司近日接收到了夏国那边发来的外交问候,需得按照流程在朝会上向陛下禀明。
秦清寒当时并没有在意,随意的点了点头,让她在朝堂上公开两国年关将至的相互问候。
这在近些年来,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两国连年大战,战争与矛盾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直到十余年前,上一代的两国女帝陛下在晚年统治时期,尽皆发生了席卷全国的大灾。
于是,两国边境的达成共识,局部战争暂且停滞下来,专注于解决国内的灾情。
可恢复国内民生的过程中,人们突然发现了和平的美好。
尽管大家都知道打仗会死人。
但战争这个东西,着实是没法用寻常道理来讲。
尤其是两国近百年来的大战,使得整整的三代人民,都习惯了这种生活的方式。
突然一下来到了和平时期,反而开始有些不习惯了。
只不过,不习惯过后的安宁心情,却让两国人民逐渐开始转变了心态,开始祈求和平共处。
在强烈的民意之下,世家门阀们也无法扭转局面,被迫丢失了常年发战争财的渠道。
两国于十二年前正式签订停战合约。
并且,双方约定在两国朝廷的友好相处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一场带有强烈政治意义的联姻,以此来让两国人民安心。
史称,秦夏之约。
三对千古联姻对,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在两国朝廷的高层官员们之间流转。
或许是出于某种两国的攀比心理,夏国方面坚持要求秦国和亲过去的郡主、公主是个大才子。
这份要求的言外之意,摆明了就是‘我们夏国的贵族公子都是才子佳人,你们秦国要嫁过来的郡主、公主,最起码得比上我们嘛’。
没错。
有那么点儿贱贱的意思。
但和平年代的攀比,终究也是无伤大雅的小事而已。
反正两国联姻还是要进行的,主要还是为了想在这种事情上争一口气,看看是谁攀上了谁的高枝儿。
此事的准备,维持了十余年之久。
直到前段时间的大秦第一才子,在安阳王秦如柏的燕尾席上对出了三副千古绝对。
这场政治联姻的开端,才逐渐演化到了现在,成为了朝野上下共知,却又不知该怎么重新提起的国家大事。
在此期间,每到年节或两国各自重要节日时,秦夏两国朝廷的外交鸿胪寺,总要表达对对方的友好信号。
今年的年底,自然也是如此。
只是,夏国外交的鸿胪寺这一次传达而来的遥贺,却带上了浓浓的政治色彩。
先是极有分寸的适当赞美,共同迎来两国年节。
这些不必多提。
在这种程序化的遥贺过后,也提及了来访大秦帝国的几名夏国使臣,要洽谈两国边境全面开放的事情。
这也显得很正常。
毕竟秦夏两国和平至今,双方都觉得友好的程度差不多了,应该开始正式建立互通有无的外交关系。
即便广陵纸早已被卖入了夏国境内。
可那也是两国朝廷默许下的偷运。
只是后续被大夏女帝苏窈窕发现弊端后,凤颜大怒的训斥了一番大臣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全面开放两国边境之事,是绝对有利于延续持续十余年来的和平局面的。
除此之外,更能适当的发展商贾经济。
这种利大于弊的好事,没人会傻乎乎的拒绝。
但最后的几个句子,就让众臣们听得不由脸色微变,下意识的看向站在文臣首位的顾紫真了。
夏国方面明确提出一个‘听说’的字眼,用着祝贺的语气来赞美那位对上三副千古和亲对的大秦第一才子。
其余的事情,半点儿没说。
可谁都能听出这些话的话外之音。
夏国那边无非就是想要提醒大秦朝廷一下,是时候该商量一下两国联姻的大事了。
在人家看来,两个国度连双方的边境都快要大规模开放了。
这点儿锦上添花的事情,你们总不会拒绝吧?
雀氏。
这不该拒绝。
但是嘛...
这也不太好答应。
毕竟对上三副千古和亲联的大秦第一才子,人家的背景太厚了呀!
那位广陵县主的娘亲,可是如今站在朝堂上的顾紫真!
她是当朝凤阁首辅,同时也是当今陛下的老师,还有闻名全国的天下文宗之名。
当初大家都已经‘强逼’了一次,现在要是再来这么一出...
嫌自己活太久了是吧?
真以为顾紫真整天笑眯眯的讲道理,就能觉得这位凤阁首辅好欺负?
那真是想太多了!
坊间流传的‘笑面老虎’之称,怎么来的大家心里还没数吗?
在世家门阀们当权的时代,众臣们都没能劝得顾紫真狠心嫁儿。
如今她站在文官首位,列居凤阁首辅大臣。
不说她是权倾朝野的大权臣。
即便是当今陛下想要给那位广陵县主赐婚,都得问问这位老师的意见。
现在想要用‘秦夏联姻、百年和平’的大义去绑架顾紫真...
那还不如考虑一下劝安阳王狠心嫁出去她的小郡主呢!
所以,在鸿胪寺主司念完夏国使臣送来的外交文件之后,整个正乾殿的朝堂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众臣都将视线移到了站在前方、表情平静的顾紫真身上,却没有一个大臣敢在这种时候出列作死。
就连立场对立的保守派的核心大臣们,都在看了一眼那位凤阁首辅过后,默默的眼观鼻、鼻观心,做出一副事不关己、莫挨老娘的模样。
坐于凤椅上的秦清寒表现更是平淡。
她只是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淡淡的道了一句:‘鸿胪寺安排夏国使臣觐见’。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话题到此结束,直接跳跃到下一个需要君臣商议、处理的政务。
后续的小朝会,当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但夏国使臣带来的外交文件,却给众臣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关注着此事将会有何等后续。
随着一声象征着退朝的宫廷钟声响起,这场小朝会宣告结束。
众臣离去,小声议论。
君主回宫,情绪未知。
不过,外臣们猜不出当今陛下对此事的态度。
可那几名最受秦清寒信任的宫中女官们,却对此有着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了。
...
鸾凤宫,坤轩殿。
坤轩外殿的宫女们,此时已经被遣退到了五十步以外的地方。
守护在殿门处的御林军将士们,也被当今陛下的旨意派到了宫女们身前,以防有人胆敢偷听里面的声音。
而在坤轩内殿之中,一道道‘噼里啪啦’摔碎东西的声音在殿内回响。
除此之外,还夹杂着那位向来没什么情绪波动、此刻却明显有些恼火的女帝怒声。
“是谁?”
“谁给夏帝提出的这个谏言?”
“一份两国的遥贺庆表,其间专门提及广陵县主!”
“在这种变法的关键时刻,居然企图迎娶顾师之子为夏国的帝后!”
“这种幼稚的离间之法,便妄想着煽动内部的乱子?”
“做梦!”
很明显,秦清寒怒斥的方向,直指对这份夏国外交文件的离间之意。
但在场的几名宫中女官,口中连忙劝说‘陛下息怒,臣正要禀奏此事’的同时,心中也都清楚陛下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
变法时期的离间,其实就是一种和平时期的两国朝廷相互之间的试探出招。
和平虽是延续,终有强弱之分。
大秦朝廷摧毁了夏国的武德司据点,策反了谢玥等一众重要人物。
这个重大胜利,使得广陵纸的错误情报,糊弄了夏国的上下朝臣。
在此之后,广陵纸顺利入境,变成了大秦朝廷希望看到的局面。
而夏国朝廷吃了这个老闷亏,心里自然很不爽。
虽说没有正式的反击手段,也未曾有将要反击的苗头。
可在两国和平的大趋势之下,恶心你一下还是可以的。
我知道你们要变法。
但我就是要恶心你们秦国君臣一下。
如果能让你们君臣离心,那当然是一份意外的收获,欢迎天下文宗前来投诚。
如果不能让你们君臣之间产生间隙,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什么可失望的。
反正就是一个基调。
你联不联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